羊亭学校2019年度小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基于《环翠区教育局2019年工作要点》,结合学校“新六艺教育”特色,将以深度教研为依托,落实学科“教学评一致性”,将“四项行动”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丰富课程内容的厚度与深度,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推进教育教学的精致化。 一、深度教研提能力。 【预期目标】: 落实每周教研日活动目标和内容,以“课准”为引领,实现学科的深度备课、集体备课;搭建多种赛课平台,稳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,深入落实“教学评一致性”。 【具体措施】:
(三)四关协力,狠抓落实。 1.备课关。毕业三年以内教师,在备课时由组长牵头落实每节课知识点及重难点的突破;骨干教师要落实教学评价一致性,备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、设计好落实目标的学习活动、想好如何评价目标的达成度。 2.上课关。语数英科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,培养学生良好习惯,层层落实,提高实效。其中,毕业三年以内教师要进行一节汇报课;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;骨干教师讲授一节树标课。 3.评价关。每节课要有随堂检测,便于及时了解课堂实效,针对一些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,老师们还要实施课后补学措施,确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。 4.辅导关。依据“培优、强中、抓基础”的教学策略,各学科在单元跟踪检测中,要查找平行班级的差异。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,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调整。 二、习惯为基拓思维(数学优势学科打造)。 1.落实课堂教学的深度。继续推进单元整体备课的深度研究,以“核心问题”“助学单”“作业设计”为抓手,确定“核心问题的设立——设计助学单——互助探究新知——师助织网爬高——小测巩固提升——分层作业设计”的授课模式,将教学各个环节瞄准有效教学,将深度学习对准学生思辨力的提升。 2.夯实习惯养成的厚度。本学期数学学科习惯养成重点有三个:一是书写习惯,要求课堂练习、家庭作业、单元小测,教研组要统一规范书写格式,运用直尺划线和等于号,做到“提笔即练字”;二是审题习惯,教师要注重审题技巧的培养,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各种小测,都要求学生读题的过程中留下思考的痕迹;三是计算能力的提升,要求每天有5分钟口算练习,每周有一刻钟计算小测,每月进行计算专项比赛(在《数学课标解读》一书中明确指出,学生的基础计算要过关,所谓的基础计算就是“20以内加减法”,基础不过关,将来到了中高年级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受影响,所以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。)。 3.发展高阶思维的维度。本学期我们将开发“1+x”数学拓展性课程,与校本课相融合。将数学绘本阅读、七巧板、魔方、数学文化、思维训练等融入其中,多渠道、多角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眼光,关注思维成长的过程,学会深度思考。 三、读写结合润童心(语文大阅读工程) 1.深耕语文课堂教学。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首,充分利用教研日时间,研读《语文课程标准》,探索实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策略;依托“青蓝师徒结对”“陈波工作室优秀课堂展示”加大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,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。 2.夯实学生读写能力。依托《借力读写结合,构建农村学校拓展性课程》的课题研究,形成语文学科拓展性课程的特色,初步构建“单篇打基础、群文促发展、整本书提素养”的体验式读写,完善“读—写—研”课程体系,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。 3.培育良好学习习惯。在三四五年级继续实施“五步预习法”,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预习方式,提高语文学习力;规范学生的书写,做到“提笔即是练字时”,落实好每日“习字一刻钟”以及“写字”必修校本课程的实施,定期举行“写字达标”活动,将学校书法特色持续深化;通过阅读考级、读书汇报会、亲子读书比赛,以及朗读者、作文大赛、识字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,丰厚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。 四、创新实践增智慧(创客教育) 1.创客课程,启迪智慧。 继续落实创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,以现有的四轴无人机、电烙画、FEG智能车、创新智造等传统项目为依托,以点带面辐射多个学科;通过教师论坛、教科研活动和市区培训等多个平台,鼓励、培养多学科教师联动,成立一支高素质的创客队伍;以各级各类大赛为契机,在实战比赛中开阔学生眼界,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。 2.实践课程,丰富体验。 借助地域优势,打造具有乡土乡情的“四季羊亭河”综合实践劳动体验课程,探究羊亭河的生态、人文、历史,将创客理念融入实践课程中,并与语、数、科、音美等科学整合。通过绘画中的精彩、创意中的智慧、指尖上的美丽、测量中的发现、调查中的收获等形式探究湿地公园的奥秘,展现头脑中的创意,在实践体验中创新思维方式、学会健康生活、感悟责任与担当。 五、研训合力助成长 【预期目标】: 1.利用“师徒结对”“课堂教学示范课”“课题研究”“经验交流”等平台,通过梯级培训团队的打造,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带动能力,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管控能力,教材的解读能力。 2.以小课题研究助推教师的“深度教研”,以及学生的“深度学习”,通过教材梳理、集体磨课、质量检测,抓住学科的本质和内核,落实学科核心素养。 【具体措施】: 1.多元平台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。 依托校级名师,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,通过专题培训、公开课展示、常态课观摩等形式,为青年教师打造样板课、树标课,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,实现教师团队的智慧共享、合作共研、成长共赢。 2.线上线下,共促教师读书热情。 以“读名篇、写随记、思教学、行落实”为行动导向,通过线上线下“双线并行”开展主题活动。以学校推荐书目、学科推荐书目、区域推荐书目+自选书目,进行海量深度阅读;定期举行读书分享会,将阅读感悟与教学实践相融合,达到读以致用、理论联系实际。 3.课题研究,提升教师科研能力。 在区级课题的背景下,每位教师围绕学校的“新六艺”教育特色以及本年度“四项行动”的教学创新点,立足学科教学特点,开展“小课题研究”。以小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,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,为培养学生优秀习惯奠定基础。 |